top of page
IMG_6912.jpg

三小棟

「舊民防管制中心的附屬建物」

時間軸2222.0_工作區域 1_工作區域 1.png
時間軸2222.0_工作區域 1_工作區域 1.png
三小棟時間軸AI.png

▼歷史變遷

日治時期|武德殿舊址

日治時期,為了提供軍警訓練的場地,政府開始於台灣的郡級以上的軍警刑單位設立武道場。昭和時代後,因應日漸明朗的軍國主義並提倡武士道精神,更多市鎮都設有武德殿。

螢幕擷取畫面 2023-11-15 200054.png

▲資料來源:《雲林縣議會成立五十周年 紀念專輯》,2001,雲林縣議會。

光復初期

國民政府來臺尚未有因地制宜的都市計畫與相關人才,且極需解決大量移民之居住衛生問題,於民國39年全面重劃行政區並設雲林縣。

西元1971年|警察宿舍群興建

根據雲林縣政府新聞處相關資料,紅磚雙層警察宿舍興建年代為民國60年,其年代與建築結構之歷史相符,推測警察紅磚宿舍群建於民國時期。

府前街 47、49、51、63、65 號尚有 3 棟 (5 戶 ) 紅磚建築物,又被稱為三小樓,約為民國 60 年代建造的 2 層樓式警察宿舍,在警眷搬 離後閒置一段時間,都已頹廢、損壞。目前其 中 2 棟 (3 戶 ) 已獲得教育部青年發展署補助, 重新整備再利用為中區青聚點,作為地方青年 團體實體交流的聚會空間。

螢幕擷取畫面 2023-11-15 202307.png

西元1987年|民防治中心遷移

警備隊組織日益擴大後搬到了目前在大學路的新位置,同時民防管制中心也一同搬遷了。防空洞的地產權交還給斗六市公所,轉做為清潔隊的倉庫使用。

西元2012年|三小棟活化

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的李宜倩,透過畢業專題賦予了三小棟新的價值。除了打理老屋外,他也與在地農業做結合,將空間經營使用成了「三小市集」。

 

沿用「三小棟」的名字,將市集取名為「三小市集」,三個小分別代表「小土地、小日子、小滿足」。成功形塑為有機市集,而且從自產到銷售,沒有經過中間商剝削,攤商就是有機小農。

B12A00_P_01_03.jpg

▲資料來源:《中國時報》,2017 年 01 月 23 日。

S__102711308_0.jpg

⏵原建物使用功能

bottom of page